首頁:公司新聞 > 當前中國醫改的困難是什么?

      當前中國醫改的困難是什么?

      日期:2018-3-20    來源:admin    瀏覽: 3513 次

        一、醫改的問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形成的過程中,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公立醫療服務體系舊的籌資和補償模式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新的模式還未能實現。這個問題造成公立醫療服務機構的趨利性,以及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體現。

        新與舊的夾層

        醫院從財政供養變為享有少量財政補貼、自負盈虧。相當數量的大醫院,財政性收入僅占收入總數的百分之二三,卻要承擔教學、公益、衛生應急、指導基層、科研等眾多的社會責任。醫護人員從國家包養一生的“公家人”變成要自付學費、自付房款、自行承擔子女養育成本的“社會人”,執業管理制度卻限制他們自由流動謀取生計,仍用檔案將他們栓在醫院。體現醫護人員勞動價值的服務價格被標價為幾元一次甚至幾元一天。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月薪一千多元在北京連洗盤小工都雇不來,卻可以讓北醫、協和給自己的優秀畢業生發放財政工資。廣大醫科類專業一貫的學術性高冷,讓他們不會像其他院校和專業那樣在意畢業生的薪酬水平。

        醫院在市場環境中依照市場經濟規則生存,卻不享有服務定價權,須知價格在市場經濟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公立醫院作為經營主體,人、財、物權讓渡給上級管理部門,業績考核指標通常跟經營無關。為了生存,醫院有意無意的鼓勵醫護人員誘導患者過度消費,導致醫患利益不一致。同時,醫院本身的經營違背客觀規律,無法完成資源最優配置,造成浪費。自身運轉效率低下:1,部分原因是承擔了相當和經營無關的考核指標,組織結構不適合經營需要,內耗較多。2,醫療服務的價格不反應真實價值,不能真實反應醫療活動的成本;醫院會計制度不能及時體現權責發生,難以衡量經營的真實情況。3,無視自身功能定位,為了增加收入流水,不顧投入-產出,用處理疑難危重病人和急性病的資源處置治療強度沒那么高的康復期、慢性病和常見病,浪費社會資源。

        “觸診有捻發音”

        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籌資模式建立在趨利性經營活動之上,體現醫療服務公益性的經濟性和可獲得性靠剝削醫務人員實現。前者以“大處方”、“大檢查”為表現,造成醫療活動和患者利益不一致,伴隨著諸多職務犯罪,惡化執業環境,增加患者和社會的醫療負擔。后者在前者的疊加影響下,導致優秀人才遠離醫療,進一步劣化醫療服務水平、醫患關系和醫療環境。

        在社會轉型期,多數領域已經完成了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唯獨醫療行業,仍然奉行著低價標價一部分產品,從另一部分產品的高標價中堤內損失堤外補的“雙軌制”。這是以國企市場化改革為藍本亦步亦趨的“半吊子市場化醫改”在20年前就在改革中掉隊的表現。須知,1992年十四大的時候,就已經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就已經提出要發揮市場和價格的作用了。而多年來一直因為“市場化”飽受詬病的醫療界,經濟轉型過程其實還停留在80年代后期。以今天的眼光看,80年代后期是哪門子的市場經濟啊?不僅僅是醫療界,醫藥界也因為轉型的停滯,形成了保有計劃經濟時代統銷體制結構、但有著市場經濟趨利性主體經營的藥品層級流通體系。不合理的渠道成本造成藥品在冗長的流通環節中不斷加價,并產生了可以在醫改會議會場門前聚眾舉牌抗議的龐大的利益集團。

        20年前的雙軌制最終帶來驚天狂瀾。雙軌制醫改顯現出的利益集團也不僅限于舉牌子抗議的一家。在新與舊的夾層里,細菌開始滋生在養分充足的地方。腐敗發生了,厭氧菌在歡樂的繁殖和新陳代謝,釋放的氣體毒害著這個新舊之間的氛圍。雖然肌體乍看沒什么大礙,但是種種跡象已經暴露。

        小結:

        這些問題導致的后果,將造成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崩潰和幼稚的社會保障體系難以維系。同時,維系在公立醫療服務體系上的我國醫學教育的主體——公立醫學教育體系,也將隨之崩潰。這個崩潰一但發生,造成的人才斷層將用以十年計的時間來彌補,并且成本昂貴。

      上一篇:廠家直銷優質 發光免疫可配雅培生化儀反應杯 比色杯 樣品杯批發

      下一篇:國內醫療機械行業有眾多利好因素